十月闲谈

2014年10月14日 4 回复

魔都又上演了一夜入冬的精彩好戏,这两天大风起,体感温度(在这里温度不能说明问题,体感才最准确)骤降,大部分人在一周内完成了从短袖到夹克的改变,不少朋友们也都开始“养膘”准备过冬了。不过由于是秋天,根据经验和客观事实,通常有可能一整月都是好天气,看来今年也是如此。由于上班,全天都在办公室里,也就没有以前那样能够每天看看浦东的云卷云舒了。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考虑到人山人海,七天对于长途自由行来讲也并不算充裕(虽然以后除了年假以外也没什么超过七天的旅游机会了),于是回到关中呆着,不过来回路上的确是颇为曲折。从上海出发之前,由于没买到车票,绕道合肥郑州,在郑州的半天时间尝到了朋友推荐的方中山胡辣汤,的确是不枉此行,味道和西安地区的差别不小,肉香浓郁,更麻也更辣。也去了趟河南博物院。作为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文化遗址聚集地,河南省遍布大大小小的早期文明遗址,由于当时整个华夏文明还处于国家的萌芽阶段,正式的疆域也没有明确的划分,这些遗址大多更像是一个个城邦的格局,散布在河南的各个角落。尽管如此,商周时期的青铜冶炼和制造工艺技术已经达到了公认的惊人的水平,也反映了当时充斥着神话和宗教的精神生活。

假期中的几天,本想去华山,因为从小到大是一回都没去过,而且长空栈道的魅力也是无法抗拒,只可惜第一天看到新闻,华山排行国庆热门目的地首位,也就遗憾的留待来日了,因为常识告诉我,爬人挤人的山是难以忍受的,更别说是自古一条路的华山。因此,假期中实际上就在关中一带游览了一番,首先是近几年新开发的袁家村,小小的村子在三号当天涌入了十三万人,这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同一天游客数居第二的兵马俑仅是九万人。十三万人的村子,自然可以想象,就是寸步难行的局面,除了传统的关中风情建筑外,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村里的秦琼墓和一所画院里的习近平题字(当然估计是早年题的,如今也很低调地悬在画院内的一间厅堂上)。

关中据考证有七十二帝陵,然而过往数千年,大部分辉煌都已经飘散在时间的迷雾中了,如今唯有几座依然负有盛名,这其中包括秦皇陵、汉阳陵、昭陵、乾陵、茂陵。相比之下,秦皇陵汉阳陵常常人满为患,乾陵也毫不逊色,而昭陵作为李世民之陵,由于陪葬品已在历朝历代中遗失殆尽,少了些珠光宝气。三号从人山人海的袁家村出来后特地去附近的昭陵拜访。印象中的王陵多是类似于丘陵,可车子沿着环山路绕过一个又一个弯,逐渐心生疑惑。果不其然,到停车场时向外望去,远处高耸一座山峰,视野内没有与之相匹敌者,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昭陵乃是依山而建,也开启了唐代王陵依山而立的先河。

回上海的途中也是机缘巧合地又折腾了一次,在南京游览了总统府、明孝陵。之前南京的朋友推荐我去总统府看看,说可能要看两三个小时,我一开始还将信将疑,想着几间房子有什么好看的,走一圈出来估计四十分钟差不多够了。当然去了才知道此话不假,最后在里面呆了大约两个半小时。之所以这么“耐看”,还得归功于清末到共和国建立之间的那一百年间跌宕起伏的历史。走在附近的中年人对自己身边的朋友讲道,中国的近现代史基本上相当于一部肥皂剧,真是形象生动又准确的描述啊。

明孝陵也是此行中特意安排的一项,在历朝历代中算是保留地比较完好的,也是得益于年代相对较近以及清朝的民族政策。一圈步行下来大概两个多小时,也确实感受得到保留很完整的整体格局和部分建筑的魅力。作为历史价值很高的一座王陵,其人气却稍逊中山陵(两陵相距不远),大概是500年前的故事已经难觅踪迹,100年前的事情还多少印象深刻,有几分带入感吧。以此类推,五百年后的中国人看如今的近现代史时也多半是如同浏览趣闻轶事了。

4 条对 “十月闲谈”的回复

  1. 超级叶大天才

    不错不错……

  2. @超级叶大天才 :)

  3. wangxinalex

    我的轻量博客http://io.wxa.me现在做好移动端显示啦,快来看看吧。

  4. @wangxinalex nice blog,lightblog~

您的留言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