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未来与未来的科技(三)
2015年10月18日 4 回复
十月中旬秋高气爽,前一阵桂花花开,走在去车站的街上就能闻到阵阵熟悉的香。这种极为特别的香气经常能勾起对各个地方和不同的人的记忆,比如高中老校区附近的桂花,香气就伴随着翘掉晚自习去参加乐队排练,苏州的桂花伴随着一行人走过古朴的平江路,杨浦的桂花伴随着宿舍旁炒饭摊位的吆喝。看来人的记忆机制里各个感官对应的部分之间有着强大的关联结构,或者就是一张主键为时间的表,select * from MEMORY where SMELL = "桂花"。
这次继续说说一些有意思的科技。在各地区对无人机(Drones)的监管讨论的越来越多的同时,我发现有几个加州Cupertino的人搞出了一个水下机器人,取名为OpenROV,外观可以看下面的图。
OpenROV
这个机器人仍是以摄像为主,一根线(可能是电缆也可能只是单纯的防止无法收回)连着操作平台,操作方法也是一个手柄,看视频里还有头戴的实时图传功能(摄像支持3D拍摄也是理所当然的),下潜最大深度100米,续航据说可达2小时。这个项目让人眼前一亮,目前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天空,但水下探索相对与大众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与空中的视角相比,水下的视角也更有未知性,因为事实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坐着飞机飘在平流层,鸟瞰地面的视角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曾下潜到超过30米的水中的人则是少之又少,除了潜水爱好者(一般也到不了50米以下)和特殊行业工作人员外,基本上所有人对于水底世界的了解都仅限于各种纪录片和水族馆。所以从摄影摄像的角度来说,这个领域的潜力并不低于目前的航拍“无人机”。
除此之外这个运行在水下的机器有个绝佳的优势就是不用监管,或者说基本上没有监管的必要。飞在低空的小型飞行器之所以面临监管这个大山有很多原因,比方说各种军事敏感区域的保密问题,航班起降安全问题,以及涉及公民隐私的一系列问题等。正是因为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可以预见的是小型无人机在未来只为了过监管这道坎就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而水下的世界就基本上是一片自由了,目前除了各国潜艇外,海洋和大部分河流里基本没什么政治敏感地带,人类也没有任何一条在水面下运营的交通运输线路(油管气管海底光缆另当别论),简单来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上面提到的OpenROV对软件和硬件组装都开源,让我也想到了Arduino这个东西。前一段时间买了一块Arduino UNO体验了一下。这个平台的威力在于对开发人员封装了单片机层面的细节,通过开源的开发工具可以直接用C++程序控制电路,进而达到分析各种传感器信号与控制电机的目的。今年以来智能硬件领域迎来了大规模的创新与这些开源硬件平台是有直接关系的。按照目前所了解的知识,无人机也好水下机器人也好,包括自动避障的遥控车,基本上的制作思路是:传感器数据->卡尔曼滤波分析信号->PID算法控制状态,快速迭代执行这样的一套流程来实现对机械行为的控制。这些技术说来也都是有很长的历史了,但仍然比较管用。我觉得目前的智能硬件创新的重点还是体现在应用场景上,过去十几年软件统治了虚拟世界,将大部分可以流程化的东西电子化了,社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软件领域的格局已经相当成熟,接下来就看技术趋势是否会开始回归实体,让实体世界更进一步自动化了。
昨晚看了《The Martian》火星救援,的确是一部硬科幻技术流的片子,里面的各种细节设置得非常到位。一组宇航员执行火星任务时遭遇风暴,返回之前其中一人被碎片击中(可能是唯一的不严谨之处,火星大气相当稀薄,风暴不会有太大的破坏力)失去联系,其他组员不得不返航,结果风暴过后受伤的宇航员由于宇航服裂口被堵并未一命呜呼,自己走回地面站后慢慢康复,而此时地球上的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亡,于是他成了第一个真正的“火星人”。
The Martian
片子里详细描述了他是如何在火星上种土豆(排泄物做肥料),造水(火箭燃料化学处理)以及跟NASA取得联系的(被火星轨道探测器发现后用废弃火星车做媒介),当然由于有太阳能电不是问题。后来一次事故中整个地面舱被炸,最终返航的队友们(单程将近一年)利用地球重力加速再飞回火星跟他轨道对接(为了减载荷主人公还坐了一次敞篷飞船),已经是几年后了。整个片子相比于去年的星际穿越,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在于这部更加的理性客观,没有太多煽情,反而是相当严谨。更有意义的是,与星际穿越的黑洞探索等不同,基本上来说片中所有的细节都是理论上可行的(科幻的一个指导原则是不能被理论证伪,既然能做到全可被理论证实就是难能可贵了)。
说到火星上种土豆,要提一下这几天看到的又一个项目,Biopod,可以看做是一个智能控制的生态箱。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可以数字化调整,里面培养小动物小昆虫或是养植物都是OK的。这个东西虽然说技术上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创新,但从应用角度来说我觉得是有很大的潜力的。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国大陆的食品安全问题,各种食物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对于现在大量不缺温饱钱的城市居民来说,自己从源头把关食品质量是一件非常向往的事。但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巨型城市,大部分人挤在几十层的公寓楼里(根据目前的经历我猜这种城市规划是个中国特色,但还需要以后多看看几个国家再做判断),想要自己种菜但没有地可种,如果这类智能生态箱推广顺利,以后估计不少人会开始在家自给自足,过上现代人的小农生活(设计者估计并不知道这东西在中国的市场潜力)。
Biopod
这次就说到这里。
测试回复
第一段很有诗意🌻再往后看技术含量较多🌴经常写自己的感悟和看法是值得称赞的🍁🍁🍁
@mm 哈哈好多表情~
哈哈,睦天老师就喜欢用自然风景和天气开头~~~嘿嘿,好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