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未来与未来的科技(一)

2015年5月17日 10 回复

已是五月中旬,天气热到已经该换上短袖短裤了,无奈每天上班还是得皮鞋西裤衬衫,不过五月开始倒是不用打领带了。每年这个时候是最适合思考创造学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天气暖和了,万物复苏思维活跃,但还不至于热得反应迟钝。近来科技界不少新产品登台亮相,中国的股市又是一片繁荣,从基金投资者到县城大妈,四处都弥漫着希望和畅想。我也来谈谈站在这个时间点所看到的科技和未来。

我们从“无人机”说起,注意这里加了引号。我关注这个东西的时间应该比大多数人要早,那时候汪峰还没送过钻戒,亚马孙也没吵着要用这个东西送货。刚毕业之后有一天我在桌前“发散思维”,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一种能在城里飞并且能航拍的东西,于是我去淘宝上搜了“航拍”这个关键字。之后我就看到了那时的大疆等厂商出品的四轴飞行器,那时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的确是大开眼界。我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市面上出售的大部分相关产品,然后关了浏览器,我知道自己不需要这样一个产品。

我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先在百度图片里搜索“无人机”,看到的是下面这样:

请注意“相关搜索”里面的内容,有规模的“无人机厂商”都在这里了,而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只能排在倒数的位置

我们在谷歌里搜索一样的内容,结果如下

现在看上去比较靠谱了。各路“无人机”,也就是各种用来遥控航拍的多轴飞行器已经看不到了。所以下面是我想说的话:

目前国内热火朝天的“无人机”,说实话就是遥控航模。把这个东西跟航程两千公里,飞行高度七公里的捕食者都称作“无人机”简直是国人自己跟自己开的一个玩笑。

也许我对这个东西的前景太悲观,毕竟前两天一个lily“无人机”的宣传视频就刷遍了社交平台,但不知道现在到处欢呼喝彩的人中有多少是看过这些无人机的参数的,又有多少是真正拥有且正在使用的。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设备的功能参数就能看出,飞行高度和飞行半径都相当小,并且飞行时间也只有十几到二十分钟,降落不准,操作失误的现象更是频繁出现。包括LiLy在内的厂商广告虽然效果很炫,但至今一个产品也没出来,倒是给投资者和市场画了一个千亿元的大饼。一直宣传要无人机送货的亚马孙,抛开在监管上遇到点麻烦不说,至今测试也没有做过几次,在城市高楼大厦间依靠遥控信号控制无人机准确送货,这个技术不是说不可以,只是还要再等上游的硬件技术成熟,而到那时,现在的无人机热潮应该已经退的差不多了。

那么未来属于什么?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科技发展的不够快。距离上一个让人激动的时代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那时我们有阿波罗登月。如今的网络通信,原理早已出现,至今的普及的确彻底改变了世界,但按照六十年代的科技突破趋势,现在我们早已建立月球基地了,可惜月球已经冷清了四十年,而且还将继续冷清很长一段时间。

看看航空领域,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翻翻看现在主流机型的技术档案,几十年前就设计成功的飞机至今仍是各大航空公司的主力。1976年服役开始的协和超音速客机创造了最高的商业飞行速度,但自从十年前该机型由于资本运作失败和大众心理影响退役后,今天我们的客机还是慢慢的飘在大洋之上,当年“出发前就到达”(因为协和的飞行速度大于晨昏线移动速度,可以完全追回时差)的体验现在又成了一个梦想。

每当我坐在飞机上看着周围乘客舒服地拉上遮光板睡觉,我总会觉得这样的飞行很无聊。现在我们的飞行不叫飞行,因为除了机组成员以外,乘客们连窗外都不想多看一眼。八十年前霍华德休斯等航空先驱们那种开创进取的疯狂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因为我们已经满足于喝着咖啡看着电影飘在云海之上。

未来应当是这样的:

这种个人飞行器,配合一套完整的软件定位系统,加上各国政府与军方配合开发的空域管制系统,完全可以开创一个产业。这才是下一代的交通解决方案。如果觉得这种想法太夸张了,想想人们是怎么从驾马车到开汽车的。

我们生活在充满诱惑但缺少想象力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充满权威而缺少激情的时代。恰好这几天在读《从0到1》,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我的想法相似,在此简单引用一小段:

《从0到1》

“四种社会趋势已经合力瓦解了人们仍然相信秘密存在的信念。第一是渐进主义。从小我们便被教育做事的正确方法是积跬步以至千里。如果跳跃进行,且学到了考卷范围以外的知识,你就拿不到学分。反之,如果严格做到所要求的事(而且做事比同学稍好一些),你将会得到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工作阶段,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者们通常前赴后继地要发表自己无足轻重的论文而不去探索新的领域。”

“第二是风险规避。人们害怕秘密是因为怕犯错。显然秘密还没有经过主流的审查。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生不犯错,你就不应该去探索秘密。”

“第三是自满。社会精英享有最大的自由也最有能力去探索新想法,但是他们似乎最不相信秘密。既然能够舒舒服服地享用已有成果,为什么还要去探索秘密呢?每年秋天,顶尖的法学院和 商学院的新生欢迎词都暗含了同样的信息:进入了精英学校, 你的人生就高枕无忧了。但这种话也许只有你不相信它,它才正确。”

“第四是‘扁平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认为世界是一个同质的、激烈竞争的市场:世界是“平”的。鉴于这一假设,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在探索秘密之前都会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可能发现新事物,难道全球人才库中更加聪明、更加有创造力的人还没有发现吗?这种怀疑的声音阻止了人们去探索秘密,他们认为任何个人都无法做出独特的贡献。”

看得太远好过目光短浅。

分享到:

10 条对 “科技的未来与未来的科技(一)”的回复

  1. 管理员

    测试回复

  2. 超级叶大天才

    没有看太懂,有待继续研究

  3. 超级叶大天才

    我的感觉像飞机的那一个,我们的飞机虽然长期处在同一个速度级上,但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大幅度提高,音障的突破应该是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就像在动车组技术被应用以前,火车也长期被限制在一个极低的速度上,动车组被应用后,高铁在很短的时间普及并提高运行速度数倍一样,我猜想在将来某个时刻,突破音障的技术突然被发明出来,上海到北京20分钟飞行也不是不可能。

  4. @超级叶大天才 七十年代协和就突破音障了,但后来资本运作出了问题,至今民航还是这个样子,技术发展现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商业化,上一个黄金时代(比如贝尔实验室在AT&T支持下辉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5. 超级叶大天才

    协和式飞机确实冲破了音障,但协和式飞机满客的情况百公里需要燃烧11.7升油,而低于音速的普通客机就要少得多,以现在的飞机来讲,空客A380只需要3.1升,波音777更是低于3升。协和式飞机应该是由于过高的成本,120秒坠毁重大事故等众多原因共同影响造成的。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突破音障,但我们付出的为此付出的太多,战斗机随便超过音速,但民用就没有必要这样。所以我们不是没有发展,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能够突破音障而不需要付出太多其它方面(比如油耗)的技术

  6. 超级叶大天才

    不过从这样说你说的也是对,现在是商业化了,航空公司是不会购买烧3.5倍油但卖不上3.5倍价格的飞机的

  7. 超级叶大天才

    我说的是按座位算的油哦,现在的飞机一般这样计,协和式是按小时计算的,按照速度和座位数算出来是那个数字。

  8. ego

    “我们的科技发展的不够快”这句话倒是我这几年来第一次听到,仔细想想似乎也很有道理。最近很热的3D打印、多轴飞行器等我一直觉得概念性炒作的成分居多,而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尖端技术(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一直停滞不前,就连关乎我们切身生活的一些技术短板也迟迟得不到突破(典型的如锂电池技术,新型的铝电池什么的商用还遥遥无期)。其实吧,我真正最关心的技术只有两个,一个是可控核聚变技术,这个能源上的基础突破一旦实现,人类的科技就真的可以说摆脱了束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几何级数的;另一个是深空航行技术,无论是通过超光速驱动、次空间、虫洞、曲率还是空间折叠技术,深空航行一旦实现,人类将迎来宇宙大航海时代,届时资源的束缚将极大减轻,国家之间的矛盾也会极大缓和,人们的注意力将会投入到前所未有的宇宙大发展和大殖民中去。

  9. ego

    深空航行技术方面,我们的科技储备还差得太远,我的估计是未来100~300年内可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高倍超光速航行的技术(仅仅是光速级的航速也是不够看的)。但是可控核聚变不一样,目前的超导托卡马克的基础技术已然接近成熟,热核反应堆已经有可以运行的了,现在的问题仅仅是能量输入仍大于输出而已。我一直相信到2040年左右,热核聚变堆的实验室技术就能突破,再过20年(也就是2060年左右)将能够投入商用。愿我有生之年,得见其君临天下~~~哈哈

  10. @ego 我对深空探索的观点跟你一样,这方面不单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对整个社会格局的颠覆,其实一旦有了第一批月球殖民者后对现行的文明体制与法律可能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热核技术我之前没有深入了解,根据你说的来看,这个实现后我认为会成为一个强力科技催化剂,比如深空飞行或卫星发射的动力成本可能会趋近于零,航空航天领域会迎来爆炸式发展(从目前SpaceX和其它几家私营航天企业玩命的想要降低发射成本来看可见一斑)。so,值得密切关注,多谢分享~

您的留言

内容